可能是互聯網品牌在命名中非常注重傳播性和親和性,又因為他們的極強的曝光度,所以有「以動物命名的品牌成為新趨勢」的錯覺,其實不然。
看過華與華的《超級符號便是超級構思》,就會深入感知這一點,超級符號讓品牌更具傳達力,這說的便是“符號化”的巨大能量。
大衛-奧格威也在《一個廣告人的自白》中提過3B準則,即beauty(美女)、beast(動物)、baby(嬰兒)。給品牌命名的時,以動物形象來傳達品牌形象,一方面契合人類重視本身相關生命的天分,另外一方面就是極易被大眾所理解。
動物外形和習性千差萬別,以動物命名品牌或產品,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定位。您的品牌訴求和賣點是什么,產品或技術能力是哪些。定位清晰之后再進行動物形象匹配。比如,BMW,以動力和凌厲的操控見長,因為因而在國內命名為寶馬。同樣的也有野馬,捷豹。
以動物命名的品牌大多考慮是大眾對動物的熟知程度,進而有利于品牌。特別是快消品品牌,客群大,競爭激烈。品牌的傳播性極大地影響著銷量。這一做法各個時代都有很多品牌。比如,早一些的如:大白兔奶糖,金絲猴,七匹狼、大紅鷹、鱷魚、雕牌等等,無不通俗易懂,好聽好記。
而互聯網時代,快傳播的屬性要求,讓以動物為商標的品牌陣營日漸壯大。以動物命名的品牌有哪些?先來看看這些你耳熟能詳的品牌名:天貓、搜狗、搜狐、途牛、閑魚、飛豬、驢媽媽、馬蜂窩、斗魚、蜻蜓FM、螞蟻金服、快狗打車、熊掌號、企鵝號、火狐、三只松鼠、菜鳥驛站……每一個都是鮮活、有趣又似曾相識。深深地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和認知。
因為文化和傳統的差異。不同的族群地域對動物的形象認知都是有較大差異的,更別說不同的國家或者大洲了。這里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認知。如果您的品牌具有全球的布局,首先要注意到這些差異。不能冒犯了你的客戶上帝。
熊貓:在我國被視為國寶、可愛至極的動物,但在穆斯林國家遭貶斥;非洲商標也禁用熊貓。
大象:在印度、斯里蘭卡等國,象是吉祥和莊嚴的象征;但在歐洲一些國家,大象卻是蠢笨的代名詞,尤其英國就忌用此圖案。
孔雀:英國人和法國人視孔雀為禍鳥、淫鳥,甚至把孔雀開屏看作是自我炫耀。但在東南亞國家卻把孔雀視為美麗的象征。印度還把它定為國鳥。
貓頭鷹:我國視為不祥之鳥,甚至有些恐怖,代表死亡。而西方人則把它看作是智慧、勇猛和剛毅的化身,除了瑞士除外。
蝙蝠:對西方人來說,蝙蝠是一種可怕的動物,它可以象征與早期的創傷性經歷有關的潛意識內容。甚至是恐怖、死亡和不吉利的象征,連小孩也知道它是“吸血鬼”;而我國卻將它寓意為幸福美滿。
狗:在西方被視為忠誠的伴侶,受法律保護;而北非卻忌諱狗的圖案。
森馬 快魚
福馬 犀牛
米鹿 米兔
鯨探 魚爪
熊大 心象
閃電蟹
猴點子
鵲哥 黃雀
知了 珊瑚
胖魚 白熊
魚爪 柴犬
咩咩 云狐
漢鵬 米兔
獅杰 九蝸
蛛網 羽鶴
螢火蟲
比翼鳥
全球蛙